行业动态

聚焦行业动态,洞悉行业发展

真空甩带炉组成有哪些部件
发布时间:2021-04-26   浏览:1491次

  真空甩带炉组成有哪些部件

  八佳电气生产的真空甩带炉采用的是卧式炉体,侧部开门结构,进出料方便,炉体结构紧凑,占地空间较小,采用高频电源加热,主要供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等在真空或保护气氛条件下对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镍基合金、铜、合金钢、镍钴合金、稀土钕铁錋等)的熔炼浇铸处理。虽然,看起来并不大,但其结构也是相对复杂的,主要有真空腔体、熔炼装置、喷铸装置、甩带装置、压铸装置、模具预热系统、抽真空系统、炉体支架、电气控制系统及水冷却系统组成。

真空甩带炉组成有哪些部件

  1、真空腔体:由炉体、炉盖和炉底组成;炉体由不锈钢法兰和内外筒体组焊而成,内壁镜面抛光,炉体上开设有压铸接口、喷铸接口、旋转电极接口、甩带收集管、红外测温接口、模具预热电源电极引入接口;真空甩带炉的炉盖由整体实心加工而成,上面开设有大直径观察窗,可直观的观测到炉内的各种实验情况;炉底也是由整体实心加工而成,固定有甩带装置。整体外观哑光处理,整洁大方。

  2、熔炼装置:由超音频电源、水冷电缆、旋转电极、线圈、保温套和坩埚组成,通过更换线圈、保温套和坩埚实现不同容量。真空甩带炉的高温温度可加热***1700℃。(容量按照50g,200g,500g,1000g来配),熔炼完成后可通过手动倾倒到模具内。

  3、喷铸装置:由气缸、石英管、时间继电器、气源恒定装置等组成,可实现小容量溶液的喷带和喷铸。(喷铸配石英管,容量50g)

  4、甩带装置:真空甩带炉的甩带装置由喷铸装置、高速调速电机、磁流体密封装置和铜棍等组成,可通过调节电机速度,实现不同铜棍线速度。

  5、压铸装置:由特殊加压装置、压架、底座、压头和母模等组成,当溶液浇铸或者喷铸到母模内,启动加压装置对工件加压,提高其致密性。压铸底部压头有定位槽,保证上下压头同心度;底部压头可调节高度;整套压力架支撑在地上。相对人性化的设计是在炉体底部有防漏盘,防止熔液损坏真空腔体。

  6、电气控制系统:各种电气元器件采用国际知名品牌,按照行业标准制作而成。面板采用模拟屏,可直观控制设备的各部件,并有水欠压、断水声光报警并自动切断加热功能。

  7、水冷却系统:真空熔炼炉的冷却系统由水冷机、各种阀门和水管等组成,带有电接点水压表,具有超压、欠压报警功能。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推荐

28 April 2024
操作真空烧结炉的安全事项与常见操作误区

操作真空烧结炉的安全事项与常见操作误区

  操作真空烧结炉的安全事项与常见操作误区  真空烧结炉作为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设备,其操作过程涉及多个复杂环节,需要操作者具备扎实的专 业知识和高度的安全意识。真空烧结炉厂家八佳电气将重 点讨论在操作真空烧结炉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以及常见的操作误区,旨在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一、操作真空烧结炉的安全事项  设备检查:在操作真空烧结炉前,必须仔细检查设备的完整性,包括炉体、真空系统、加热元件、控制系统等,确保没有损坏或异常现象。  真空度监控:真空烧结炉的核心在于其高真空环境,因此必须实时监控炉内的真空度。在未达到预定真空度前,不得进行加热操作,以防止材料氧化或发生其他不良反应。  温度控制:烧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至关重要。应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设定温度,避免超温或温度波动过大,以保证材料的性能稳定。  安全防护: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耐高温手套、防护眼镜等,以防止高温或飞溅物对人员造成伤害。  应急处理:熟悉设备的应急处理措施,如突然停电、真空系统失效等,确保在异常情况发生时能够迅速、正确地应对。  二、常见的操作误区  忽视设备检查:有些操作者在使用真空烧结炉前,未能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导致在操作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  真空度不足即加热:有些操作者在真空度未达到要求的情况下就进行加热操作,这可能导致材料氧化或发生其他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材料的性能。  温度控制不准确:有些操作者在设定温度时过于随意,没有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导致烧结出的材料性能不稳定,甚至出现废品。  防护意识淡薄:有些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忽视安全防护,如未佩戴防护用品或佩戴不规范,这可能导致人员受到伤害。  应急处理能力不足:面对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有些操作者由于缺乏经验或培训不足,无法迅速、正确地应对,导致实验中断或设备损坏。  综上所述,操作真空烧结炉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和常见的操作误区都是不容忽视的。作为操作人员,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实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同时,企业和研究机构也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水平,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